English

从一套书到一场展览

诺贝尔科学奖百年
2000-12-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玮 我有话说

“我们没想到这件事情最后会做这么大!”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的李晓武先生一再向记者感叹。

他所指的“这件事情”开始于1997年夏天。当时,他与中国科技馆研究员王恒、副研究员朱幼文共同酝酿在诺贝尔奖诞生100周年之际编写一套介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书籍。由于中国科技馆擅长以展览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同时展览也具有更广大的公众覆盖面,因此,王恒、朱幼文建议将图书与展览相结合。同时,有感于缺乏近20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资料,也为了使展览和图书具有更大的影响,他们决定直接向健在的获奖科学家征集资料,并约请获奖科学家为中国青少年撰写一封信,谈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对中国青少年的希望。

1997年秋,王恒、朱幼文筹备展览的设想得到了中国科协负责科普展览事务的赵小敏同志的赞同。此后,李晓武、王恒、朱幼文便向当时健在的18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写信征集资料和致中国青少年的信。同时,他们广泛收集资料,为展览和图书做准备。

由于当时关于展览的计划尚未报请中国科协批准,致获奖科学家的信是以个人名义发出的。李、王、朱等人对于究竟有多少获奖科学家能够响应他们的请求,并未敢作太乐观的估计。但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到1999年夏,已有40多位获奖科学家寄来了照片、传记、论著等资料,其中有20多位科学家应邀撰写了致中国青少年的信。

1999年8月,由赵小敏、朱幼文起草的纪念诺贝尔科学奖100周年展览的计划与方案得到了中国科协书记处的批准。此后,参与主办展览的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学会也向部分获奖科学家写信征集资料和致中国青少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信,有10位获奖科学家应邀提供了资料,其中9位科学家撰写了致中国青少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信。

那之后,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由中国科协与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有国内众多著名科学家参与筹备的“世纪辉煌——纪念诺贝尔科学奖诞生100周年展览”,目前已基本制作完成。该展览将于本月16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一周后,将移师至中国科技馆长期展出,并将复制数套展板,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在参与筹备展览的同时,王恒、朱幼文、李晓武等人创作编写的《诺贝尔科学奖百年百人》丛书(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及医学奖”3册)已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这次展览的图片将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画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致中国青少年的信将收入《厚望与期待》一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赶在开展前出版。

做为科普工作者,李晓武、王恒、朱幼文对自己当初没有想到的这一切无比欣喜。对他们个人而言,编辑这套书和参与这项展览还有更多的收获。王恒说,在整理科学家们的来信中,自己先受了很大教育。科学家们的胸襟、气度令他钦佩不已。这些科学家谦和、虚怀若谷,一点都不矫情。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自己获奖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同行中,同一水平的科学家非常多,每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都很可能,而奖项落到自己头上有很大的偶然性。另外,在给中国青少年的致词中,科学家一再提醒选择科学研究的年轻人,不要想着去争取得诺贝尔奖,因为科学是一种贡献。如果想获得荣誉的话,应该选择另外的人生方向。

还有一点让他们感受强烈的是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的风采。他们提到了杨振宁先生。这位在1957年与李政道同时以中国科学家身份登上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台的科学家说过:“我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王恒先生专门提及杨振宁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说。杨振宁告诉与会者:“我对于我具有中国的传统和背景,一如我对于源起于西方人类文明一部分的现代科学的投身,同样地感到骄傲。”王恒说:“杨振宁的演讲令我热泪盈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